美国建筑师墨非
【美国建筑师墨非】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1877年—1954年),又译茂飞,美国建筑设计师,他曾在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设计了雅礼大学、清华大学、福建协和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和燕京大学等多所重要大学的校园,并主持了首都南京的城市规划,是当时中国建筑古典复兴思潮的代表性人物。一生经历可以分为三段:
1、美国:1877年,亨利·墨菲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父亲是约翰·墨菲(John Murphy),母亲是爱丽丝·布顿·吉拉姆(Alice Button Killam)。1895年,亨利·墨菲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著名私立学校霍普金斯学校毕业,考入耶鲁大学。1899年,他从耶鲁大学建筑系毕业,1906年获美术学士学位(Bachelor of Fine Arts),见耶鲁大学图书馆资料。1900年,他来到纽约,1908年在麦迪逊大街开办了自己的建筑设计所。到1913年,墨菲和合伙人达纳(Richard H.Dana,Jr.)在纽约州和家乡康涅狄格州初步建立起可靠的商业信誉。他在这一时期进行了一些校园规划,所运用的风格多种多样:在纽约州的新罗歇尔学院(The College of New Rochelle)中采用的是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康涅狄格州温莎镇的卢密斯学院(Loomis Chaffee,1912年)的设计中又采用了殖民地复兴风格。但这一时期的亨利·墨菲,仍属于“一个不知名的美国建筑师”(Cody)。
2、中国:1914年5月下旬,墨菲来到中国,这是他一生事业的重要转折点。义和团运动之后,一部分在华基督教差会,主要是美国北方的美以美会、美北长老会、美国公理会以及美国圣公会,调整传教重点,开始在教育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及资金,尤其重视教会大学的建设。墨菲抓住这一机遇,陆续为在中国南北各省传教的基督教差会规划设计了多所教会大学的校园:长沙湘雅医院、福州福建协和大学、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北京燕京大学以及广州岭南大学的部分建筑。由于这些基督教差会都希望减小中西文化差异给传教带来的阻力,因此倾向于在建筑方面表现出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适应性。所有这些校园虽然分布在南北不同地域,却全部都采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这与同一时期中国国立大学普遍采用西式建筑风格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除了设计教会大学以外,墨菲还进行了北京清华学堂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四大建筑的设计,以及位于上海郊外江湾的私立复旦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前者规格较高,属于地道的西洋风格,后者规模较小,基本上也属于中国古典风格。
1918年7月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个人事务所,作为他在上海的分公司。1928年,墨菲受到蒋中正的注意,受聘担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筑顾问,主持制定了1929年南京的首都规划,并在南京等地设计了一批建筑作品,如紫金山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塔、堂和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大楼,都属于政府机构的官方建筑,继续采用中国复古形式。此外,这一时期负责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两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吕彦直也是墨菲的助手和门生。
3、回国后:1935年,墨菲退休,回到美国康涅狄格州布兰德福德他自己设计的住宅。他还在佛罗里达州的克罗尔加布尔斯设计了一个有8个家庭的小型的中国村(Chinese village)。1949年,他在72岁时第一次结婚。1954年在家中逝世。
主要作品如下:
1、美国:
(1)纽约州,新罗歇尔(New Rochelle)学院;
(2)康涅狄格州温莎镇,卢密斯学院(Loomis Chaffee,Loomis Institute);
(3)康涅狄格州,温莎儿童学校;
(4)康涅狄格州,耶鲁大学菲利浦斯(Philips)住宅;
(5)康涅狄格州,霍普金斯学校校园规划;
2、中国:
(1)长沙雅礼大学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雅礼大学是墨菲来华后的第一个作品。
这所大学完全是美国耶鲁大学学生受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刺激的产物,因为那一年在中国被杀的传教士中有不少都是耶鲁的校友。1901年,一批青年学生组织了专门前往中国传教的组织雅礼会(Yale Mission in China),并派遣德本康(Lawrence Thurston)来中国考察了2年,最终选择了位于华中的湖南长沙作为中国工作的基地。湖南省曾是中国排斥基督教最激烈的一个省份。1906年,他们先租借民房开办了长沙雅礼学校(高中程度的预科学校),到1914年,正式成立雅礼大学(College of Yale-in-China),开始招本科生。雅礼聘请墨菲来为位于北门外麻园岭的新校园进行规划设计。
雅礼大学的校方希望墨菲建造一所比以往的在华教会大学更加中国化的校园。在此之前,由极富声望的芝加哥帕金斯、佛罗斯和汉密尔顿(Perkins,Fellows & Hamilton)建筑事务所设计了济南齐鲁大学和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校园建筑,都模仿了中国建筑宽阔的大屋顶,但却忽视了支撑巨大屋顶重量的斗拱结构,中国式的大屋顶直接架设在西式平面之上,因此仍有一些遗憾之处。雅礼大学的业主和建筑师都希望能够建造得更加原汁原味,于是用混凝土模仿建造中国的木结构柱子,用铁件制造中国的花格窗。许多评论认为,雅礼大学在建筑中国化方面有了明显的突破。当然这样做也加大了成本,花费了很多时间。
1919年,雅礼大学迁往新校园,并于1920年继续完成了科学馆。1926年,湖南成为大革命反帝运动的中心,教会受到严重冲击,雅礼大学被迫停办,1929年合并于武昌华中大学。雅礼的校园改办“湘雅医学院”(Hsiang-Ya Medical College),仍然是中国第一流的医学院校,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美誉。现在这里是中南大学的一个校区。
(2)北京清华学堂整体规划及四大建筑:清华学堂是1911年利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成立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该校的基地原是清朝皇子奕誴的清华园(俗称“小五爷园”)。1916年,墨菲受聘为清华进行校园总体规划,保留了原有的少量旧建筑(工字厅),并设计了早期清华学堂的4大建筑:大礼堂、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这组建筑均采用了西式风格,并为清华大学以后的建筑风格定下了基调。2001年,清华大学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上海复旦大学整体规划及建筑群:这时,一所由天主教学校震旦大学的退学生组建的私立学校复旦大学在上海北郊的江湾买下一块土地,墨菲主持了校园设计,到1922年春天,复旦大学的新校园已经建成几座别具一格的建筑,包括牌楼式的校门、宫殿式的奕柱堂和登辉堂(今相辉堂)。奕柱堂和登辉堂至今仍在使用,2004年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旧校门也被恢复。
(4)福州福建协和大学整体规划及建筑群;
(5)汉口花旗银行大楼;
(6)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整体规划及建筑群;
(7)燕京大学总体规划及建筑群;
(8)国立北平图书馆;
(9)南京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塔、堂;
(10)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大楼;
(11)广州岭南大学扩建项目。
拉贝日记的主要内容是?
拉贝日记》影评:《拉贝日记》是一部有关纪念的电影 《拉贝日记》是一部有关纪念的电影(2009-04-27 09:24:43)标签:影评 拉贝日记 南京大屠杀 分类:影音 韩浩月 《拉贝日记》于4月29日公映。试映会上,发言的老人和学生掩饰不住激动的情绪和泪水,随着电影的全线上映,中国的观众避免不了要承受影片所呈现的残忍事实所带来的伤痛。 《拉贝日记》的镜头对准了一个人物,他就是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了25万普通百姓的德国人约翰·拉贝。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视作品并不多,而且各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多年来国内都有一种声音,呼唤能有一部既真实反映史实又能为全球观众所理解的电影作品出现,并为此给出了一个参照的榜样——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这部被誉为“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的经典电影,讲述了二战期间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 《拉贝日记》在德国上映时引起强烈反响,人们不是在技术层面讨论电影的好坏,而是惊讶于通过拉贝知道了历史上有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事件——《拉贝日记》实现了它最本真的愿望。在世界电影潮流倾注重表现人性和进行历史反思时,曾拯救过数十万生命的拉贝,被再次用来拯救现代人所具备的共同病症——麻木与遗忘。 《拉贝日记》带有传记片色彩,但在故事性和细节营造上,通过一些好莱坞式的表达方式,塑造出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丰满人物形象,因此,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高大全的、被偶像化的拉贝,而是一个有着诸如脆弱、躲避等人性弱点的拉贝。送夫人逃离南京、被国际安全区管理委员会举手选为主席、与医生威尔逊之间的口舌之争……这些情节的设置,或悲伤、或戏谑、或幽默,在缓和影片沉重气氛、增加影片观赏性的同时,也为拉贝从犹豫不决到坚定信念的心理转换过程,作了巧妙中的铺垫。各国大使和媒体就要乘船回到南京,拉贝在日军要摧毁安全区的危急时刻,带领同事站在了日军的枪口前面,影片用这紧张的一幕将拉贝定格为正义的化身,其英雄形象也焕然而生。 《拉贝日记》中也有救赎主题,良心受到撼动的日本军官,在知道日军将要摧毁安全区的时候,将消息通报给了拉贝。许是篇幅和电影重点并不在此的原因,电影中日本军官的身份十分含糊,其“告密”诱因并没有展开讲述,因此救赎主题在电影中只起到了点缀作用。 《拉贝日记》是一部有关纪念的电影,它最重要的使命是唤起更多人对那段悲剧的关注,纪念在大屠杀中死去的同胞,纪念那些曾经在艰难时刻帮助过我们的人。但在表现人性真实和反思战争残酷方面,救赎在艺术感染力上,有着不同的力量,只是,在目前日本右翼势力还在否定南京大屠杀、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对此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想以救赎的角度拍摄南京大屠杀,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还需要时间慢慢将罪恶洗涤,等待沉睡良知的苏醒。
关于中国汉字的历史与资料
一 汉字的形体演变
从成体系的汉字算起,汉字的形体演变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这个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一)甲骨文。我们今天所能看到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材料就是甲骨文。所谓“甲骨文”,就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公元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城西北五里路的小屯村发现了甲骨文。根据考古证明,小屯村附近就是殷王朝的首都。经过八十年的不断挖掘,获得有文字的甲骨大约有十六七万片。在考古学家的长期研究中,积累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对三千五百多甲骨文字,已经考释出两千个左右。不认识的字多是人名、地名、族名等。
奴隶时代的殷王朝是非常崇拜神的,每逢一事,总要问卜。比如出外田猎,设祭祈年,操戈征伐,风雨晦冥等都要问卜。从已发现的甲骨文可知,甲骨文主要是殷代王室刻在卜用过的龟甲和兽骨上的记录,所以人们通常称它为“卜辞”。郭沫若同志的《殷契萃编》和《卜辞通纂》,就是研究甲骨卜辞的专著。
甲骨卜辞中所用的字是很有限的,有一些字可以肯定地说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有了的。可是因为在卜辞中没有用到它,所以它就至今没有问世。比如“民”这个字,在周朝初年的青铜器上曾多次见到,都是用一把锥子刺瞎一只眼睛的意思,所以“民”就代表上古的奴隶【青铜器上的“民”字: ■(《盂鼎》)■(《克鼎》)■(《秦公簋》)】。但“民”字在甲骨文中却至今还没有发现。
甲骨文的特点,主要有三:
(1)形体不固定,笔画有多有少,写法有反有正。
“止”:■、■、■ (是脚的象形)
“牢”:■、■、■(是圈牛羊的地方)
“车”:■,■、■(是战车的象形)
(2)行文的程式不统一。从左到右的,从右到左的都有,所以读起来也相当困难。
(3)因为文字是用钢刀和石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所以笔画细而硬,而且多用方笔,圆笔很少。
另外,根据考古分析,在殷商之时除了甲骨文之外,一定还有竹书和帛书。因为在甲骨文中已经有“册”字了,很像韦编的竹简的样子【甲骨文■(册)】,另外也还有“典”字了,很像两手捧着“册”的样子,所以后世称重要著作为“经典” 【甲骨文■(典)】。那么为什么至今尚未见到殷朝的竹木简书呢?这是因为竹木在地下埋藏三千多年很可能早就腐朽了。
(二)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古代人称铜为“吉金”,故称铜器上的文字为“金文”。铜器中又以钟和鼎较著名,因此金文也叫“钟鼎文”。另外还有“铜器铭文”、“吉金文字”、“彝器款识”等名称。
周代的文化比殷代的文化繁荣得多,典籍文物极为丰富。周人也不像殷人那样相信鬼神,所以甲骨卜辞也就让位于金文了。
金文,当然殷代末期也有,但毕竟很少,所以金文主要还是指周朝青铜铭文。周代不仅铭器的数量多,而且铭器上的字数也多。比如西周第二个帝王成王诵时的《令彝》有187个字;西周第三个帝王康王钊时的《大盂鼎》有291个字;西周第十二个帝王宣王靖时的《毛公鼎》有499个字。这样的洋洋大现在殷代是根本没有的。
在西周的时代,铜器主要是王室的器皿,而对这种器皿,不容许诸侯大臣有铸造权。可是到了东周,诸侯称霸力政,青铜器物可以任意铸造,而王室之器倒是几乎绝迹了。从字的形体上看,也有很大的发展。特别到了战国的时候,南方吴、越、楚等国的文字还增加了不少类似鸟虫的装饰成分,这就是所谓“鸟虫书”、“缪篆”,比如“楚”字“王”字就是【缪篆■(楚)、■(王)】。
从内容上看,铜器上的文字主要是记载这件器物为谁所有,有的记载战功、祭祀以及受王的赏赐等。
从形体上看,金文是承甲骨文而发展起来的。在笔画和结构上比甲骨文简单些,其特点主要有三:
(1)曲笔较多,线条粗而自然,字形趋向工整。
(2)金文一般都是先在模子上刻字,刻不好还可以修改,所以字形显得浑厚质朴,不过到周朝末年便趋向流利秀拔。
(3)字体多不固定,一个字往往有多种写法。比如“射”字像弓箭形,第三种写法的后面还有一只手【“射”的各种写法:■ ■■】“虫”字像虫子弯曲形,第三种写法的上面还有两只眼【“虫”的各种写法:■■■】。
另外,在解放前的长沙地区还出土过帛书,是楚国墓葬品。令人气愤的是这件国宝在1946年被中华民族的败类卖给了美国人,后来藏在美国的耶鲁大学的图书馆,至于简书、印玺文、陶文、货币文、兵器刻款等,解放后在长沙、信阳等地曾多次发现,不过多属于草率急就的文字,远不如钟鼎文那样工整。
(三)篆书。对于“篆书”这个名称,历来就有争论。郭沫若同志说:“篆者,掾也;掾者,官也。”(掾,音院,古代官署属员的统称。)这就是说,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椽书”,也就是“官书”。
在秦始皇时代,官事颇多,官书浩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石”(dàn担)是一百二十斤,可见秦始皇一天要亲自过目一百二十斤用竹木简写成的官文书。这些“官书”就是“篆书”。但当时还没有这个名称,直到汉代的“隶书”出现以后,才把以前施于官掾的“文书”叫做“篆书”。所以“篆书”是对“隶书”而言的。篆书可分为“大篆”和“小篆”两种:
(1)大篆——许慎说:“宣王太史籀(音宙)作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说文解字·叙》)班固也说:“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时亡其六篇矣。”(《汉书·艺文志》)这些说法比较可靠,因为宣王是周朝的中兴之主,他在位的四十六年,作到了“内修政事,外攘夷狄”。所以当时有对文字进行整理和统一的良好条件。
大篆的真迹就是“石鼓文”。唐初在陈仓(今陕西宝鸡)发现了十个像鼓子一样的石墩子,上面刻有文字,人们称之为“石鼓文”。其内容是记载田猎之事,并且是用韵文写成的。从字形上看与殷周古文不同,而与小篆倒是很接近。比如是、庶、吾三个字,石鼓文的写法与小篆的写法相类似【石鼓文■(是)、■(庶)、■(吾)】。
大篆的特点:1.线条化达到了完成的程度,线条均匀而柔婉。2.结构比较整齐,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3.同一个器物上的异体字几乎没有。4.笔画较繁,书写不够方便。
《说文解字》根据残存的九篇大篆,收进了223个“籀文”(即大篆),这也是我们现在研究大篆的重要材料。
(2)小篆——春秋战国时,各国的文字形体大不一样,这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有关,形成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许慎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说文解字·叙》)这段话是说,秦统一了中国后也统一了文字。小篆是由大篆“省改”而成的。这些看法很有道理。但决不能说小篆是出于李斯一人之手,他很可能主持过文字的统一工作。大篆变为小篆主要通过三种方式:
(1) 形变:
(皮) (柳)
大篆:■ ■
小篆:■ ■
(2) 伪变:
(则) (饴)
大篆:■ ■
小篆:■ ■
(3) 省变:
(车) (祟)
大篆:■ ■
小篆:■ ■
在以上这三种变化方式中以省变为主,这是符合汉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规律的。
《说文解字》是典型的小篆体,线条规整,书写美 观。如《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之罘(fú浮)刻石》、《峰山刻石》等,相传都是李斯的手笔。
(四)隶书。在秦朝初年,官书都是用小篆书写,而在民间通行的却是所谓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草篆”。这种草篆的特点是:笔势趋直,笔画趋简,书写方便,当时的帝王秦始皇却是鼓励人们写隶书的初成字——“草篆”。
隶书是由草篆演变而成,那是肯定无疑的。但晋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隶书为下杜人程邈所作,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肯定地说隶书是程邈所创,其实这都是一种传说,不可置信。程邈很可能是最初用草篆呈文而受到秦始皇奖励的“
二、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
简化字是指原来结构复杂,笔画多,后来人们在运用中,人们对它进行了改造、简化,由此而产生的笔画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就是简化繁体字,取代繁体字的、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繁体字就是笔画结构复杂,被简化字取代,现在在一般场合已经不使用的那些汉字。例如“据、惧、娄、郁、龟、灶、灭”是简化字,而与这些字相应的“据、惧、楼、郁、龟、灶、灭”是繁体字,这些繁体字今天在我们日常文字工作中已经被简化字取代,不再使用,是现代汉字规范化的对象。
简化字和和繁体字相对而言的,是互相对待的一组概念,没有一方,就没有另一方,没有繁体字,就没有简化字,没有简化字,也无所谓繁体字了。因此简化字不一定就是结构简单的汉字,有些汉字,从产生之初至今就是那样简单,没有相应的繁体字,它们不能称之为简化字,例如“人、一、二、十、上、下、旦、手、寸、工、戈”等。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也不一定就是繁体字,繁体字的内涵不是指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而是特指为简化字取代了的,已经停止使用的那些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例如“鹪、鹩、蹿、爨、馕、鏊、疆、鼙、鬻、冀”等汉字结构都十分复杂,但不能称之为繁体字。所以不能简单地把简化字理解为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也不能简单地把繁体字理解为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
简化字与汉字是相生相伴的,是汉字发展的历史产物,是事物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我们今天使用的简化字,有的在甲骨文时代就已经出现,据有关方面统计,有30%的简化字源自先秦两汉,截至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公布,绝大多数简化字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存在了。“汉字自它出生之日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发展演变,包括字的新生和死亡、使用范围的调整、字形及其结构的变化、笔画所简省和增繁,等等。字的使用情况的变化和吐故纳新运动,是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字形演变和笔画的简省与书写条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人类在使用语言与文字过程中力求经济省力的原则的体现。”①可以这样说,只要有汉字,只要汉字还在使用,汉字就会有发展,就会有简化,就会不断地有新的简化字产生出来。
古代的汉字属于表意性文字,字形结构的标音表义倾向,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日益复杂起来,或者是因为一个字从单义变成了多义,因此,出于字形上分化区别意义的需要,往往也在原有的汉字上增添成分。例如“云”,本来就是表示云彩的象形字,后来表示说话的“云”(如人云亦云)也用这个字表示,为了区别字义,于是人们在原字基础上增加偏旁“雨”,构成形声字“云”表示云彩意义,原字“云”表示说话的意义,如“古人云”。又如 “益”,本字就是表示水在器皿上,表示溢出,会意字,后来表示又产生了“更”这样的意义,例如“精益求精、老当益壮”,所以本义就另外创造一个“溢”来表示,这样汉字的结构就复杂起来了。有些字结构上叠床架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繁难。
俗话说物极必反,汉字结构繁化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其不便使用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了,于是人们又在使用过程中开始简写汉字,省改笔画,形成了一大批的简化字。实际上,汉字简化是伴随着汉字发展始终的,从复杂到简单,这也是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规律,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金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再从隶书到草书、楷书,汉字每一阶段的发展变化,都伴随着笔画结构的简化。我们今天使用的简化字,大部分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例如“云、采、电、面、众、”等都有数千年的历史,即使像《说文解字》这样规范小篆的字书,对于一些俗体字,即民间流行的简化字,也照样收录,比如“礼”字,公元1956年经国务院公布才取得正体地位,可以堂而皇之地使用,但实际上在东汉的《说文解字》中就已经收录了,它在非正体的位置上可以说苦苦挣扎了差不多两千年,终于迎来了最后胜利!今天出土的许多文物,如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敦煌变文集等都有许多简化字,至于宋元以来,各种写本中的简化字更是满目皆是,虽然没有得到政府的承认,不能登入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非常盛行,与官方文书形成鲜明对照。新中国人民政府把这些流行于民间的简化字统一搜集整理,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把历来不登大雅之堂的简化字扶为正体,取代相应的繁体字,顺应了汉字发展的大趋势,这种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汉字发展处理方式,是深得民心的,因此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
耶鲁大学在美国哪个城市
在美国大学中,敢向哈佛大学叫板的也许只有耶鲁大学。这两所大学势均力敌、互相抗衡,在教学与科研上互不相让,成为美国教育界一道亮丽的风景。从中,也可看出耶鲁大学实力之一斑。
耶鲁大学创建于1701年,位于纽黑文市中心地带。由耶鲁前往纽约市交通十分便利。
耶鲁大学是一所以人文与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校内的学科主要分为四大类别,分别是语言及文学、人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工程和数学。在建筑、文学、神学、戏剧、农林及环境学、法律、护士等学科上均为学生提供硕士以上的学位。在本科生中最受欢迎的三个学科依次是历史、经济和政治。音乐、艺术和戏剧系在全美大学中是数一数二的。耶鲁所在的纽黑文也与戏剧有缘。它一度是百老汇戏剧的试演场,许多著名的戏剧都在纽黑文的剧场里演出过。
耶鲁是“常春藤盟校”中最注重本科教育的学校之一,本科生是大学的“重心”。几乎所有的教授都为本科生教课;研究生院的资源也可以让本科生使用。这在著名大学中是很难得的。
耶鲁大学出名的校友也不少:美国最近两任总统都是耶鲁大学毕业生,乔治·布什是耶鲁著名社会团体的一员;而现任总统克林顿与他的夫人希拉里,就是在耶鲁那古色古香的图书馆里认识的。
耶鲁大学的校色是蓝色。在一年一度的耶鲁与哈佛之间进行的橄榄球比赛中,身着蓝色球衣的耶鲁队倍受人们的注目。在向哈佛叫板中,耶鲁在学术与科研方面,不断有新的发展,成为全美甚至全球的一流大学。Yale University在《U.S.News & World Report》的1998美国大学排名榜中排第三位,与Duke Universty同分。校内最多人修读的学科包括历史、经济、英文、生物和政治科学。校内85%的课堂人数少于25人,而大部分学者亦会教授本科生课程,教学水准获得一定保证。
耶鲁大学学科分四大类别:语言及文学、人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工程和数学。
在1998年《U.S.News & World Report》的Best Graduate Schools 中,耶鲁大学的法律学院获得冠军位置、医学院排在第四位。
留学美国耶鲁大学一年费用需要多少钱
耶鲁大学是世界名校。接下来就 一起来看看耶鲁大学的留学费用和基本情况介绍。
一、学校概况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始创于1701年,位于美国康乃狄格州纽黑文市,是一所私立大学。该校一开始的时候并不叫“耶鲁大学”,而是叫“大学学院”(Collegiate School)。现如今的耶鲁大学已是常青藤联盟的成员之一,和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齐名。
耶鲁大学还拥有世界上规模第二大的图书馆,一共有1100万册藏书。该馆坐落于22座建筑物中,这22座建筑物中包括**大的史德林纪念图书馆、Beinecke古籍善本图书馆和法学院图书馆等等。
此外,耶鲁大学还以其美丽的校园环境而闻名。其校园建筑,如括路易·康设计的耶鲁大学美术馆、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Eero Saarinen设计的Ingalls滑冰场、Ezra Stiles学院和Morse学院,以及由Paul Rudolph设计的艺术和建筑系大楼都常被作为建筑史中的典范出现在教科书中。
耶鲁大学有很多的实习项目,并且与纽黑文市政厅和其他机构都保持着较好的关系,为该校的学生提供了很多的机会。
还有,因为耶鲁处于纽黑文的中心,所以周围会有各种俱乐部、电影院、剧场等等。
二、耶鲁大学的录取比例:7.9%
(1)97%的被录取者在高中时期的成绩排名在全班前10%;
(2)100%的被录取者在高中时期的成绩排名在全班前25%。
需要注意的是,耶鲁大学的申请截止日期是12月31日。
三、耶鲁大学申请所需SAT分数范围
(1)25th percentile to 75th percentile;
(2)2110–2380 SAT Total;
(3)700–790 SAT Reading;
(4)700–800 SAT Math;
(5)710–790 SAT Writing;
(6)31–35 ACT Composite;
(7)国际学生的话,要求托福成绩**低也要达到100分。
四、耶鲁大学留学所需费用
(1)总费用为53700美元;
(2)州内或州外学费均为40500美元;
(3)住宿费用为12200美元;
(4)其他费用为1000美元。
(5)本科留学费用:
耶鲁大学2018年-2019年学费参考如下:学费53430美元,宿舍费9000美元,饮食费7000美元,总计美国本科留学费用为69430美元。
(6)研究生专业费用:
耶鲁大学法学院学费为62017美元,一年的总费用为85364美元。
耶鲁大学护理专业研究生学费为20910美元学期,每个学分是1650美元。
耶鲁大学戏剧专业学费为31800美元,校外住宿生预估费用在在49145美元至51,520美元之间。
艺术科学研究生院校学费在42100美元,9个月和12个月总体费用分别是65337美元和71820美元。
耶鲁医学院专业学费是61140美元,一年的总费用是86647美元。
五、费用详解
耶鲁大学属于私立大学,学费较公立大学比较高,每年大概在4-5万美元左右。当然除了学费以外还有住宿费用和生活费用,还有就是一些其他的开支,当然这部分花费是与个人消费情况有一定的关系。除了上面的大概费用以外,还需要考虑以下费用:医保:每年2000美元出头;手机通讯费:每月50美元,一年600美元;书本费:对于书本费用来看,学生可以买新书,但是价格比较高,也可以在一些学长学姐手中买,大概在500美元左右。网费:租房的话需要支付网费,每月40美元,一年480美元;
留学美国除了这些,生活费、社交费每月至少也要花个几百美元。总之,都算下来,一年总花费大概在8万美元左右,相当于40-50万人民币,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经济情况还是要考虑的。
不过私立院校的奖学金设置也是十分丰厚的,种类比较多,学生只要有一定的优势就可以获得不同种类的奖学金,除了奖学金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研究助理和助教等工作挣钱。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学生和本土学生的学费是有差异的,有的大学差别还是很大的,还有就是专业之间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热门专业还是比较贵的。美国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的情况也是截然不同的。
本文链接:http://www.hsmhw.com/news/2314.html